尿动力学原理——是什么?
尿动力学临床意义——有什么用?
尿动力学临床测定——怎么用?
第一步:尿动力学是什么?
尿动力学是依据流体力学和电生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检测尿路各部的压力、流率及生物电活动,从而了解尿路排尿的功能及机制以及排尿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病理生理学变化。
尿动力学功能:
识别引起症状的原因
量化相关的病理生理学参数
证实患者排尿功能障碍的存在
第二步:尿动力学有什么用?
1、识别引起症状的原因
2、量化相关的病理生理学参数
3、证实患者排尿功能障碍的存在
第三步: 尿动力学分析仪怎么用?
尿动力学临床测定
尿流率测定
膀胱压测定
尿道压力测定
肌电图测定
其它
1、尿流率检测
概念:单位时间内排出的尿量。
正常值:
青壮年男性:Qmax≥15ml/s
女性≥20ml/s
尿流率测定经常同残余尿量结合进行判定
Qmax ≤15ml/s怀疑下尿路排尿异常
Qmax ≤10ml/s明确排尿异常
临床几种典型的尿流率曲线
2、 膀胱压测定
膀胱压测定在尿动力学中多指充盈期膀胱测定;
测定项目:
膀胱压、腹压、逼尿肌压(逼尿肌压=膀胱压-腹压);
意义:利用膀胱充盈测定,判定贮尿期膀胱容量与压力变化的相关关系,和排尿期膀胱压力的变化。目的是测定贮尿和排尿期的逼尿肌功能。
几种常见充盈期膀胱压力图
临床意义:
无残余尿,或残余尿<5ml;正常。
膀胱容量=300-400ml,初尿感时膀胱容量=100-200ml。
充盈期膀胱压力(卧位)=5-15cmH2O,无膀胱无抑制性收缩,有较好的顺应性,△V/△P=20-40ml/cmH2O。
判定膀胱顺应性,确定膀胱功能。
3、静态尿道压测量
目的:了解尿道括约肌功能。
临床意义:
尿道闭合压降低、功能尿道长度降低:尿失禁、尿道括约肌受损、神经源性膀胱。
尿道闭合压增高、功能尿道长度增高:下尿路梗阻、膀胱挛缩。
几种常见尿道压力图
4、压力流率同步检测
定义:压力流率分析指同时测定排尿期逼尿肌压力和尿流率。
用途:通过这个同步测定绘制P~Q图,另有一些学者推算出其它的分析方法,如线形被动尿道阻力相关性(LinPURR图)和国际尿控协会压力流率图,这在临床上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选择。
临床通过这些压力流率图的分析来确诊病人膀胱出口梗阻状况。
临床常用的压力流率图
5、肌电图测定
肌电图记录的是肌肉兴奋收缩时的电活动。尿道外括约肌是确定有否尿道肌肉神经支配异常的可靠检查项目。
与尿动力学有关的肌电图检查主要有以下三种:
尿道外括约肌运动单元肌电图检查;
尿道外括约肌募集电位肌电图检查;
神经反馈检查。
6、其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