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在小编的心目中,清明,不仅仅是国家的法定节假日,不仅仅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更是一种近似文化的存在。今天是四月五日,正是2018年的清明节。那么,就让小编为你们介绍一下与清明有关的“文化”吧~
1
清明是什么:
作为节日:
清明节,又称扫坟节、鬼节、冥节,与七月十五中元节、十月十五下元节,合称三冥节,都与祭祀鬼神有关,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清明节又名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习俗。
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也叫做民族扫墓节。
2006年5月20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清明节与端午节、春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作为节气:
《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
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因此清明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古往今来无数勤劳智慧的农人将经验与规律总结进朗朗上口的谚语中,小编为大家挑选了其中一些,:
1、雨打清明前,春雨定频繁。
2、清明无雨旱黄梅,清明有雨水黄梅。
3、清明一吹西北风,当年天旱黄风多。
4、麦怕清明霜,谷要秋来旱。
5、清明响雷头个梅。
2
清明与寒食:
提到清明节的由来,大家脑海里浮现的想必是春秋名士介子推——一代忠臣、割股奉君、功成身退、不屑名禄。小编这里要科普的是:清明节虽然与贤臣介子推有莫大渊源,但真正与这个凄恻的传奇密切相关的,是另一个名气稍小的节日,它便是——寒食节。
区别
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在农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两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
隋唐之前,“清明节”仅仅是指区分季节交替和农事运作的二十四节令之一,寒食节的主要项目是家家禁烟吃冷食,而且时间是在寒冷的隆冬季节。寒食节与古人对于自然的认识相关。在中国,寒食之后重生新火就是一种辞旧迎新的过渡仪式,透露的是季节交替的信息,象征着新季节、新希望、新生命、新循环的开始。后来则有了“感恩”意味,更强调对“过去”的怀念和感谢。寒食禁火冷食祭墓,清明取新火踏青出游。
联系
源于同一个传奇:
春秋时期,介子推辅佐落难的晋文公重耳,不离不弃,割肉奉君,助他成就大业却被遗忘,潇然携母归隐。晋文公听闻,羞愧莫及,亲自去绵山请介子推,然而山高路险,树木茂密,寻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三面烧山,逼出介子推。 大火烧遍,不见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介子推去世这一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可见清明寒食从一开始便颇有渊源。
唐代开始紧密联系:
唐代之前,寒食与清明是两个前后相继但主题不同的节日,前者怀旧悼亡,后者求新护生;一阴一阳,一息一生,二者有着密切的配合关系。禁火是为了出火,祭亡是为了佑生,这就是寒食与清明的内在文化关联。
唐玄宗时,朝廷曾以政令的形式将民间扫墓的风俗固定在清明节前的寒食节,由于寒食与清明在时间上紧密相连,寒食节俗很早就与清明发生关联,扫墓也由寒食顺延到了清明。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寒食节中主要项目——禁烟冷食,逐渐被淡化,寒食节逐渐开始被清明节取代。
3
清明相关诗词:
清明与寒食,糅杂的盎然生机与淡淡哀思,不断地勾着文人骚客的遐思,心念一转,笔走龙蛇,便是一件件流芳百世的佳作。而在这里,小编要给大家呈现的是具有韵律,具有画面的诗词。除去大家熟悉的杜牧的《清明》,小编将为大家介绍四首与清明相关的诗词。
壹
清明
【宋】 王禹偁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释:此诗写的是一位清苦的书生,临窗攻书,发奋苦读,即使是清明节,也没有外出踏青,欣赏烂漫的春景,但他却没有忘记传统习俗——寒食节禁用烟火,期限一过,便向邻居讨要新火挑灯夜战。从侧面我们可以看出清明节的踏青习俗与寒食节的禁火习俗。
贰
清明
【宋】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赏:桃李欢笑,荒冢生愁;齐人乞食,贤人焚死。此诗强烈的对比冲击着读者,却用“一抔黄土”为士人与小人作结,初读以为是作者思想消极,情绪悲凉,但细读之下,流露的是作者的人生价值取向,鞭挞了人生丑恶,实则愤激。
叁
寒食
【唐】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释:后两句是说寒食节这天家家都不能生火点灯,但皇宫却例外,天还没黑,宫里就忙着分送蜡烛,除了皇宫,贵近宠臣也可得到这份恩典。寒食禁火,是我国沿袭已久的习俗,但权贵大臣们却可以破例地点蜡烛。。
肆
向左滑动 »
赏:世人皆知东坡是一个旷达之人,以致忽略了他半生的去国怀乡,辗转似飘蓬。寒食后,他登上自己修建的超然台,见烟雨繁花,诗酒新茶,却独独不见故乡,即使是清明的新火也未能温暖被凉泪浸湿的思乡之心。然而,在他一贯的豁达,与寒食孕育新生的传统下,他依旧笑着烹茶温酒,诗酒年华,只将叹息深埋,于词间、于心底。
4
清明习俗与传承:
欣赏了阳春白雪的典雅诗词,是否还沉浸在诗人或悲慨或离愁的情感中?接下来要领略的,不高雅却有趣,那便是富含生活气息的传统清明习俗了。随着时光长河的淘洗,有些习俗完整流传并发扬光大,而许多习俗仅仅在部分地区有所延续甚至已然消失——
壹
广泛流传
踏青
祭祀
拜扫展墓
食青团
贰
日渐少见
放纸鸢
蚕花会
斗鸡
荡秋千
插柳
植树
蹴鞠
射柳
对清明节的文化解读就到这里啦~若是小编整理的图文能加深大家对清明节的认识,使大家更深入地了解作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的清明节背后的文化内涵,于才疏学浅的小编而言,已是幸莫大焉。
最后,祝大家度过一个在春色中陶然、在文化中感悟的清明节~
素材源自网络
近期精彩回顾
【易活动】第三届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易班好声音”歌手大赛44强(线上比赛部分)名单公示与初赛入围投票